|
|
|
|
|
|
|
罗云 |
|
|
|
|
新闻详细信息 |
|
|
|
|
感 悟 罗 云 时间:2010-11-9 16:33:27 点击次数:6079 |
感 悟 罗 云---李伟
近年来,一批中青年画家崛起,冲破藩篱,或从传统转型,或从现代切入,别开一番新天地。罗云是其中的重要一员。罗云作画以水墨见长,他的高明之处在于他没有放弃传统,对水墨写意一往情深。他是一位善于思考的艺术家,寻思的是如何给传统水墨注入时代精神,建立水墨人物画的新秩序。他是一位热爱生活,有社会责任感的画家。为此,他把他的艺术视觉锁定在西藏的雪域高原。从日喀则到格尔木,翻越唐古拉山到青海,他曾一次次走进这块神秘的土地。
西藏这个民族是一个有特别面貌的民族,保留着浑厚的民风,淳朴天然的风物,坚忍、厚拙、敦实的形象,强旺旷达的性格力量和膘悍的生命,还有虔诚的宗教信仰等等。这一切使罗云觉得西藏更具有“人”的自然状态。面对这些赤裸的“人”,他感到心灵的震颤,使他本来十分敏感的神经处于一种亢奋的状态。他发现这种感受和他的精神素质和艺术素质特别吻合。罗云终于在西藏找到了第二个自然,找到了一个“不知道自己有多苦,也不知道自己有多美”的“人”,也找到了自己。
为此,他关注生活,反复地研究生活素材,找出蕴藏于其中的人生况味。
展开罗云的一系列表现藏民的人物组图,一股鲜活的气息拂面而来,那是不可抑制的生命力的感觉。罗云用笔开阔挥洒,运墨浑厚华滋,他笔下的人物充满了真实感和立体感,使你仿佛能感觉到他们皮袍里的体温,感受到他们黝黑的手背上融化的雪水。你更不能抗拒的是他们那样地望着你,目光纯净而安祥,穿透了纸面,跨过了时空的距离,长驱直入你的内心。他们脸上深刻的皱纹,诉说着过往的沧桑,沉静的神态,流露出通往禅意的境界。只有在高原这样接近天籁的地方,才能捕捉到这般触及灵魂的感动。罗云将他手中的画笔作笛长吹,奏出一支悠长抒情的旋律,把这份深沉的情意以精湛的笔墨形式传达给关注生活的每一个人。
罗云的画之所以具有这么震撼人心的力量,在于他内心丰富的情感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探索和思考。如果水墨也可以作为语言“修辞”方式的话,他的语言不属于工巧细致,而是宏大简练,不板滞、不造作,言之有物。“如大音稀声”动之以情,当看过许多飘浮无力的笔墨之后,他的画面上所体现出的元气淋漓定会让你耳目一新。那锁住的眉头,明眸的眼睛,微张的嘴角,都为笔墨的诠释注入了激情;那白发上闪现的耀眼的光束,有如高原的阳光灿烂鲜亮,又如雪山皑皑恒久寂静;那脸颊上的高原红,黄澄澄的金饰,沉甸甸的绿松石,闪烁着生命的永驻;藏族女孩羞涩的浅浅一笑,康巴汉子纵马飞腾划过的弧线,都有带给你无限真实的感动和美好的想像。只有满怀真情的作品,才有憾人心扉的力量。罗云笔下的人物尽是普通民众以及他们普通的生活,然而,由于画家对于纯朴的人情、人性美的深度体验和情感、意蕴的准确把握。我们体味到了罗云对美的深层理解,体味到了一个艺术家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精神力量的执著追求。
罗云的画运用了辩证的哲理,沧桑中见天真,茫然中见清晰,浑浊中见澄澈,苦涩中有甜美,于写实中求写意,得到通脱空灵的大境界。感悟罗云的画,我们仿佛听到高原的转经轮声,融合成浑然的气流在体内涌动,我们能感受到画家的一颗灼热的赤子之心,正融化着喜马拉雅山的积雪。
纵观罗云这批表现藏区风情的作品,结构平实宏伟,用笔粗旷有力,笔墨的效果异常之丰富,充满着原始、蛮荒、强悍和神秘之气息。此时,对画面所表达具体内容已显得不那么重要了,“技艺”、“造型”也成为被淡化、被忘却的因素,而画家显然沉浸在语言的诉说中。他落墨时,一方面继续保持着传统中国画所特有的形象单纯化、笔墨情趣化的基本特征;另一方面适当赋予现代人的创造意识,对人物的造型、布局、敷色等刻画采取大胆取舍、提炼,使画面简洁、概括,追求浑厚和朴直。罗云的作品从写实中脱颖出表现性的线、墨元素,特别是对线的运用,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强调线的组织与疏密处理,而追求整体用线的节奏与韵律,在浓、淡、干、湿、没骨、点厾、泼洒和皴擦晕染的多种墨法抒写间,找到了一种错落相间的气韵,既表现形体、结构、质地、运动的美感,又表现出一种精神意境的营造,使画面常常弥漫着恬静、平和、朴素、抒情的气氛,增强了画面整体的表现力和感染力。
富有才情而能勤于思考,敏于观察而善于提取,不舍传统又能自出机杼,锐意出新却又严于自律,这一切使得罗云在艺术的道路上不断进取而又卓有成就。
大 (李伟:中国美术家协会展览部)
|
|
|
|
|
|